
内容简介
【作 者】武维华主编
【形态项】 520
【出版项】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8.08
【ISBN号】978-7-03-022413-2
【中图法分类号】Q945
【原书定价】58.00
【主题词】植物生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格式】 武维华主编. 植物生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08.
内容提要:
植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本书编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通行的植物生理学教材内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修改。力图使内容达到在基础性、包容性、通用性、先进性和参考性等方面的统一。全面阐述了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本学科的研究前沿进展等,同时注意介绍相关实验技术等,将研究思路、方法与理论内容有机结合。全书分四部分(植物细胞、水分与矿质营养,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环境生理),共16章。最后设有附录(植物生理学与生物技术,模式植物拟南芥,模式作物水稻),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以便相关知识查询。
本书可作为综合大学及农林师范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也可供其他科研人员和中学生物教师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二版前言
娄成后版序
许智宏版序
版前言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
三、植物生理学与生产实践
四、21世纪的植物生理学发展前景
思考题
部分 植物细胞、水分与矿质营养
章 植物细胞
节 细胞的膜系统
一、质膜
二、内膜系统
第二节 细胞核
一、细胞核的结构
二、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运输
第三节 细胞骨架
一、微丝
二、微管
三、细胞骨架的马达蛋白
第四节 细胞壁
一、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
二、细胞壁的功能
第五节 胞间连丝和细胞间联络
一、胞间连丝的结构、分布和形态
二、物质通过胞间连丝的运动
第六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一、受体
二、GTP结合调节蛋白
三、第二信使系统
四、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水与植物细胞
节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水分子的结构和氢键
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一、水势
二、水的运动
三、植物细胞水势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植物整体水分平衡
节 水分吸收
一、土壤中水分的状态
二、根的吸水
第二节 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一、木质部结构
二、木质部水分运输速率
三、木质部水分向上运输的机制
第三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二、植物蒸腾的方式
三、蒸腾的指标
四、气孔蒸腾
五、蒸腾的意义
六、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植物细胞跨膜离子运输机制
节 生物膜的物理化学特性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膜的“两亲性” 和“绝缘性”
二、跨膜电化学势梯度和膜电位
三、能斯特方程和跨膜电位
第二节 细胞膜结构中的离子跨膜运输蛋白
一、离子通道
二、离子载体
三、离子泵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机制
一、被动运输
二、主动运输
三、共运输
第四节 植物细胞氮、磷、钾、钙的跨膜运输系统和机制研究进
一、氮素跨膜转运系统
二、磷元素跨膜转运系统
三、高等植物细胞钾离子跨膜运输系统及机制
四、高等植物Ca^2 的跨膜运转机制
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和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节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和确定方法
三、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概述
四、植物的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
五、植物的缺素诊断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
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
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四、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五、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第三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一、氮的同化
二、硫的同化
三、磷的同化
第四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需肥特点
二、施肥指标
三、发挥肥料利用效率的措施
第五节 植物的无土栽培
一、无土栽培的种类和设施
二、植物无土栽培营养液
三、无土栽培的优点和发展前景
小结
思考题
第二部分 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
第六章 光合作用I: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与转换
节 光合作用概述
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一、叶绿体的结构
二、叶绿体色素
第三节 光能的吸收和传递
一、光的性质
二、光能的吸收和传递
三、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
四、光合电子传递链
第四节 叶绿体中ATP的合成
一、ATP合酶
二、ATP产生的机制
第五节 光能的分配调节和光保护
一、光能的分配调节
二、光保护作用
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光合作用II:光合碳同化
节 光合碳同化的C_3途径——卡尔文循环
一、卡尔文循环的反应步骤
二、卡尔文循环的调节
三、光呼吸
第二节 光合碳同化的C_4代谢途径
一、C_4植物
二、C_4途径
三、C_4途径的调节及其生理生态意义
第三节 景天酸代谢途径
一、CAM植物的碳固定
二、C_3、C_4与CAM植物光合特性比较
第四节 蔗糖与淀粉的合成
一、蔗糖合成
二、淀粉合成
三、同化物在叶绿体与细胞质间的分配
第五节 光合作用生态生理
一、植物的光合速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三、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
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植物的呼吸代谢及能量转换
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第二节 植物呼吸代谢的途径
一、底物氧化途径
二、呼吸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
第三节 植物呼吸代谢的调控
一、糖酵解的调节
二、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三、线粒体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链活性的调节
四、交替途径的调节
第四节 呼吸作用的指标及影响植物呼吸的因素
一、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
二、影响植物呼吸的自身因素
三、影响植物呼吸的外界因素
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植物次生代谢物
节 植物次生代谢物
一、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二、萜烯类
三、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生态意义
一、植物次生代谢与植物抗病性
二、植物次生代谢与植物抗虫性
三、植物次生代谢与植物化感作用
四、植物次生代谢的其他生态意义
第三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一、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的策略
二、农作物品质及抗逆改良
三、药用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
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
节 韧皮部中的同化物运输
一、韧皮部是同化物运输的主要途径
二、韧皮部的结构
三、韧皮部运输物质
第二节 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一、压力流动学说的内容
二、压力流动学说的实验证据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的装载和卸出
一、韧皮部的装载
二、韧皮部的卸出
三、库-源转变中的装载和卸出途径
第四节 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
一、同化物的配置
二、同化物的分配
三、韧皮部中信号分子的运输与源库活性的调节
四、同化物的再分配和再利用
小结
思考题
第三部分 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十一章 植物生长物质
节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
一、植物生长物质
二、植物激素
第二节 生长素
一、生长素的发现和种类
二、生长素的结构特征
三、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
四、生长素的生理功能
五、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赤霉素
一、赤霉素的发现
二、赤霉素的结构及其分类
三、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四、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五、赤霉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第四节 细胞分裂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二、细胞分裂素的结构和分类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
四、细胞分裂素的生理功能
五、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
二、脱落酸的结构与活性
三、脱落酸的生物合成、运输和代谢
四、脱落酸的生理功能
五、脱落酸信号转导途径
第六节 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
二、乙烯的结构和生物合成
三、乙烯的生理功能
四、乙烯的信号转导
第七节 油菜素内酯
一、油菜素内酯的发现
二、油菜素内酯的结构及其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三、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及代谢
四、油菜素内酯的生理功能
五、油菜素内酯的信号转导
第八节 其他植物生长物质
一、水杨酸
二、茉莉酸
三、寡糖素
四、系统素
五、多胺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
节 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一、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二、植物生长分析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植物细胞分裂与生长
二、植物细胞分化
三、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
第三节 植物的生长和分化
一、植物生长分化的特点和调控
二、植物的胚胎发育
三、种子的萌发
四、植物的营养生长
五、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第四节 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
二、光照
第五节 植物的运动
一、向性运动
二、感性运动
三、生物钟——生命的内源节奏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三章 植物成花诱导生理
节 植物从幼年期到生殖期的相变
一、植物从幼年期到成年期转变的特点
二、植物从成年期到生殖期转变的特点
三、影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