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第7版)—大学教材PDF电子版

内容简介

【作 者】曹雪涛主编;姚智,熊思东,司传平,于益芝副主编
【丛书名】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
【形态项】 230
【出版项】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8.07
【ISBN号】978-7-117-26319-1
【中图法分类号】R392
【原书定价】66.00
【主题词】医学-免疫学-医学院校-教材
【参考文献格式】 曹雪涛主编;姚智,熊思东,司传平,于益芝副主编. 医学免疫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7.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二十五章,内容包括:免疫学概论、免疫器官和组织、抗原、抗体、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1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1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2
三、免疫性疾病2
四、免疫学的应用3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3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3
二、实验免疫学时期4
三、科学免疫学时期7
第三节免疫学发展的趋势8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0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11
一、骨髓11
二、胸腺12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14
一、淋巴结14
二、脾15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16
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18
第三章抗原20
第一节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20
一、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20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20
三、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21
四、半抗原载体效应21
五、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22
第二节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22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22
二、宿主的特性23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24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24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24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25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26
四、其他分类26
第四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26
一、超抗原26
二、佐剂27
三、丝裂原27
第四章抗体29
第一节抗体的结构29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29
二、抗体的辅助成分31
三、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31
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32
第二节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32
第三节抗体的功能33
一、抗体V区的功能34
二、抗体C区的功能34
第四节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35
一、IgG35
二、IgM36
三、IgA36
四、IgD37
五、IgE37
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37
一、多克隆抗体37
二、单克隆抗体37
三、基因工程抗体39
第五章补体系统40
第一节补体的组成与生物学特性40
第二节补体激活途径41
第三节补体激活的调节44
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意义46
第五节补体与疾病的关系47
第六章细胞因子49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49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51
第三节细胞因子受体52
第四节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54
第五节细胞因子与临床56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59
第一节人白细胞分化抗原59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59
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功能60
第二节黏附分子62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62
二、整合素家族62
三、选择素家族63
四、钙黏蛋白家族64
五、黏附分子的功能65
第三节白细胞分化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67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68
第一节MHC结构及其遗传特性68
一、经典的HLAⅠ类及Ⅱ类基因68
二、免疫功能相关基因68
三、MHC的遗传特点70
第二节HLA分子71
一、HLA分子的分布71
二、HLA分子的结构及其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1
三、HLA分子的功能72
第三节HLA与临床医学73
一、HLA与器官移植73
二、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73
三、HLA和疾病关联73
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74
第九章B淋巴细胞75
第一节B细胞的分化发育75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75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77
三、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77
四、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78
第二节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78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79
二、B细胞共受体79
三、共刺激分子79
四、其他表面分子80
第三节B细胞的分类80
一、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80
二、根据反应特异性分类80
三、根据BCR类型分类81
第四节B细胞的功能81
第十章T淋巴细胞82
第一节T细胞的分化发育82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82
二、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84
第二节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85
一、TCRCD3复合物85
二、CD4和CD886
三、共刺激分子86
四、丝裂原受体及其他表面分子87
第三节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88
一、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88
二、根据TCR类型分类88
三、根据CD分子分亚群88
四、根据功能特征分亚群89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92
第一节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生物学特性92
一、树突状细胞92
二、单核/巨噬细胞94
三、B细胞94
第二节抗原的加工和提呈95
一、APC提呈抗原的分类95
二、APC加工和提呈抗原的途径95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100
第一节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00
第二节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101
一、T细胞的活化信号101
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102
三、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和分化103
第三节T细胞的免疫效应和转归103
一、Th和Treg的免疫效应104
二、CTL的免疫效应105
三、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105
四、活化T细胞的转归106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07
第一节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107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107
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107
三、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109
第二节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112
第三节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113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115
第一节固有免疫系统概述115
一、组织屏障及其主要作用115
二、固有免疫细胞种类115
三、固有免疫细胞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及其识别结合的相关配体116
四、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117
第二节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118
一、经典固有免疫细胞118
二、固有淋巴样细胞121
三、固有淋巴细胞124
第三节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和作用特点126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126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126
第十五章黏膜免疫128
第一节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128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128
二、黏膜组织屏障128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128
四、肠道共生菌群129
第二节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及功能129
一、黏膜上皮组织及其固有免疫功能129
二、黏膜淋巴细胞及适应性免疫130
第三节黏膜免疫耐受的形成133
第四节黏膜相关炎症性疾病133
第十六章免疫耐受134
第一节免疫耐受的形成134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134
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134
第二节免疫耐受机制136
一、中枢耐受136
二、外周耐受138
第三节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139
一、诱导免疫耐受139
二、打破免疫耐受140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141
第一节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141
一、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141
二、炎症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141
三、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142
四、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142
第二节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144
一、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144
二、Th1、Th2和Th17的免疫调节作用145
三、M2型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145
第三节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作用145
一、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效应细胞的调节145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145
三、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147
第十八章超敏反应148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148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148
二、发生机制149
三、遗传与环境因素150
四、临床常见疾病151
五、防治原则151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152
一、发生机制152
二、临床常见疾病153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153
一、发生机制153
二、临床常见疾病155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155
一、诱导Ⅳ型超敏反应的靶抗原155
二、发生机制155
三、临床常见疾病156
四、Ⅳ型超敏反应的皮试检测156
第十九章自身免疫病158
第一节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及机制158
一、自身抗原的改变158
二、免疫系统的异常159
三、遗传因素161
四、其他因素162
第二节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162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162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163
第三节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基本特征164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164
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164
第四节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164
一、去除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因素164
二、抑制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164
三、重建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165
四、其他165
第二十章免疫缺陷病166
第一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66
一、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166
二、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67
三、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先天性免疫缺陷病167
四、补体缺陷病168
五、已经定义明确的免疫缺陷病168
六、免疫失调性免疫缺陷病169
七、固有免疫缺陷病169
八、自身炎性反应性疾病引起的免疫缺陷病169
第二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69
一、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169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70
第三节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原则173
一、实验室诊断173
二、治疗原则173
第二十一章感染免疫175
第一节针对病原体免疫应答的共同特征175
第二节抗胞外菌免疫175
一、抗胞外菌固有免疫175
二、抗胞外菌适应性免疫176
三、胞外菌的免疫逃逸机制176
第三节抗胞内菌免疫177
一、抗胞内菌的免疫177
二、胞内菌的免疫逃逸机制178
第四节抗病毒免疫179
一、抗病毒免疫180
二、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181
第五节抗寄生虫免疫183
一、抗寄生虫免疫反应183
二、寄生虫的免疫逃逸机制184
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186
第一节肿瘤抗原186
一、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186
二、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188
第二节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188
一、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特点189
二、机体抗肿瘤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189
第三节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192
一、肿瘤细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监视的能力192
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193
三、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193
第四节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193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193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194
三、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195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196
第一节同种异体移植物诱导免疫应答的机制196
一、同种异型抗原的类型和特点197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198
第二节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200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00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02
第三节移植排斥反应防治原则202
一、供者的选择202
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203
三、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203
四、免疫抑制剂的应用203
五、免疫耐受的诱导203
第二十四章免疫学检测技术205
第一节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05
一、抗原抗体反应特点205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205
第二节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206
一、凝集反应206
二、沉淀反应206
三、免疫标记技术207
四、蛋白质芯片技术209
第三节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210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210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211
第二十五章免疫学防治215
第一节免疫预防215
一、疫苗制备的基本要求215
二、疫苗的种类及其发展215
三、疫苗的应用217
第二节免疫治疗218
一、分子治疗218
二、细胞治疗220
三、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221
推荐阅读22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24

立即下载
下载价格3 积分
VIP优惠:免费
客服微信:van515616
更新时间:2020-6-6
教材格式:PDF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